查看原文
其他

脱离现实引力

琢舟 琢舟八千里
2024-09-21

“这个宇宙希望你成为普通的人,并千方百计地吸引着你,千万别让它成为现实。”

——贝索斯最后一封致股东的信


目录

一、宇宙的尽头是编制?

二、宇宙的尽头是创造

三、现实引力

四、脱离现实引力



一、宇宙的尽头是编制?


自从2020年清华北大研究生“挤破头”进街道办开始,“考编”就逐渐替代疫情前的“创业”成了热门话题,连我今年刚高考完的亲戚都说:“考上哪个学校无所谓,只要是本科就行,反正也要出来考编制。”


现在“考编行动”已经被戏称为“宇宙的尽头是编制”,它还伪装成人生终点,就像当初的高考一样,让我们误以为过了坎就能过上幸福生活。


抛开自嘲与玩笑话,为什么大家会认为“宇宙的尽头是编制”?


我猜可能有如下几点原因:


一是社会地位。过年回趟家,发现张二狗换上了令人艳羡的制服,西装革履的,说话颇有一副人模狗样。甚至连隔壁最瞧不起他的陈姨都想把女儿倒贴给他,说他俩是青梅竹马、郎才女貌。


二是福利待遇。编制内的工资可能不会多高,但也不会多低,还有朝九晚五、五险一金。张二狗入职后立马买了市中心的房子,每个月用公积金还贷款,用工资买皮肤,吃单位的、用单位的,自己还养了条金毛狗。


三是工作稳定。疫情过后经济出现了停滞,很多企业大规模裁员,包括曾经势头猛进的互联网行业。自从京东兄弟“被毕业”,辞退的阴影就一直笼罩在普通人的头顶,于是编制内就成了陈姨心目中的“铁饭碗”(好像一直都是?只不过近来更盛)。


但这真是幸福生活吗?


社会地位?借助职权便利得来的所谓的尊敬,定会随着职位的变化而更替。就算张二狗琢磨着想在里面干一辈子,他那可怜的脑瓜子也不会同意,他60岁的某一天还会问自己:“为什么我周围的人都不尊敬我?”


福利待遇?收入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,但也只能这样了。张二狗在里面干着尽心尽力的工作,朝九晚五的日子没几天,但自己遛狗的日子也没几天。进去之前听说是躺平人生,确实,里面的老家伙挺躺平的。


工作稳定?工作了之后发现是很稳定,但要知道编制内的工作不像外面,它没有商业属性创造不了价值,是赤裸裸的“零和博弈”。什么意思?就是你得到的肯定是别人失去的,这会造成极大的冲突。到时候万一张二狗想换工作都不成:他除了做PPT写公文还会些啥?


未经审慎思考的潮流往往就是一个陷阱,张二狗企图进编制享受“躺平人生”,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“看不见的手”会逼迫张二狗们“仰卧起坐”。


最贴切的例子莫过于70年代出生的人,他们在中考之际大部分都选择了专科学校,为什么?因为包分配,因为可以吃饱饭,因为可以进城上工。


但是后来呢?国企改革之后呢?有留下来继续上班的,但更多的是下岗了。不过当时还不叫下岗,有的地方叫“停薪留职”,有的地方叫“厂内待业”。没工作了可咋办?去人才市场仰卧起坐,网上一搜就有,我搬两图过来:




为了养活自己他们啥都能干,不管是清洁、电钻、瓦工还是力工(非贬低,职业无贵贱,就事论事,见谅),因为他们只会这些。原来的职业技能呢?要么是不需要这么多工人,要么干脆整个行业都消失了。


张二狗可能会说这是偶然现象,世界上能有几次国企改革?但其他地方可能就是换了个名字,可能是技术革新、可能是产业革命…这些都会引起供需关系失衡,导致落后的劳动力被淘汰。


举个例子,以前的纺织女工可以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,没有哪个地方不需要,连巴菲特都是开纺织厂起的家。开个玩笑~只不过伯克希尔起初是一家纺织厂,但是现在呢?伯克希尔早就不干纺织了,那纺织女工都去哪了?


再举一个例子,1956年4月26日,一架起重机把58个铝制卡车车厢装到了一艘停泊在港内的老邮轮上,这也就是后来的集装箱。随后的20年,码头搬运工逐渐消失在了码头,他们去哪了?


由于不在现场,我也不知道他们去哪了,但我相信他们和下岗工人一样,也要吃饭、也是上有老下有下,他们还能去哪呢?


被流水产业线替代的纺织女工,被集装箱挤掉的码头搬运工,被国企改革裁掉的工人,他们在消失之前会不会也以为自己端着一个“铁饭碗”?甚至在当时也会被看作为一份体面的工作?他们在当时的相亲市场会不会也是个香饽饽?


仿佛有一只“无形的手”在操控这一切,让他们不得不从躺平人生中仰卧起坐,否则就得挨饿。


在第一个纺织女工被替代之前,她们肯定不会相信区区铁疙瘩能替代自己;在第一个码头搬运工被挤掉之前,他们也不会相信大铁箱子能把自己挤掉;在第一个工人被下岗之前,他们也不会相信铁饭碗都会破洞。


巧的是,在第一个编制被变相甚至强制清退之前,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,但这个世界最奇妙的就是一切皆有可能。



二、宇宙的尽头是创造


既然这样,那我们还如何能生存下去?我认为答案很简单,也是经济学中最简单的原理:要创造价值。


我们见识了这个世界上这么多偶然,但我始终坚信一点:只要我们给别人创造了价值,那么这个世界肯定会以某种方式回报我们。可能是一份工作,可能是一顿宴请,也可能是别人的尊敬,但更可能是应得的财富。


纺织女工用自己的时间和技术为顾客带来了优质布料,顾客反之以更为高昂的价格回报;码头搬运工用自己的劳动和力气为货船带来了运输便利,船主反之以适当的酬劳回报……


他们创造了价值,也得到了应得的回报,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,也是我们生活越来越便利的根本原因。


可能有人会说创造多累啊,每天躺着玩手机不好吗?非得整得二五八万累死累活的,何必呢?其实这是大脑在欺骗我们,要从人类的【驱动力】说起,也就是驱动张二狗买房子,驱动陈姨送女儿的驱动力,这概略分为三种:


①是由【幻想驱动】。是多巴胺刺激大脑,让大脑产生对未来的“行为幻想”所带来的驱动力,但这种驱动力在行为结束之后就会消失,从而感到空虚。比如:吸烟、发朋友圈、刷短视频;


②是由【恐惧驱动】。是由原始情绪“恐惧”带来的,自己会在“害怕失去”某种事物的驱动下,被迫去做一些事。比如:迫于生计的工作、不想做的家庭作业、被前女友甩了后的减肥;


③是由【创造驱动】。是由人类创造出对自己、对他人有价值的事物所带来的,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,这会带来持续性的满足感。比如:孩子在海边堆的城堡、按照自己想法画的一张画、企业家的使命。


张二狗买房子毫无疑问是恐惧驱动,他怕啥?是怕他没地方住吗?我想不是,租房肯定难不倒他。我猜他是怕房价涨上去自己没赚到,更怕房价涨上去别人赚到了。


陈姨送女儿是为什么呢?我猜是幻想驱动,她幻想自己的女儿跟着张二狗可以吃穿不愁,可以每天啃天上掉下来的馅饼。等张二狗跟女儿生了娃,陈姨自己每天带娃、跳广场舞,享受“天伦之乐”。


那这个故事里就没有创造驱动了吗?有,张二狗养金毛狗就是。张二狗每天起早贪黑回到家,牵起金毛狗出去溜达,给它洗澡,喂它狗粮,把它养得黄黄胖胖的,这就给金毛创造了价值。然后金毛就以自己的依赖、信任、陪伴回报给张二狗,甚至张二狗也有一种“天伦之乐”的感觉。


那么,这里面什么时候是大脑在欺骗呢?


回到故事看看,张二狗养狗的过程中自己并不会感受到“被强迫”(恐惧驱动的后遗症),做完事情之后也不会感到空虚(幻想驱动的后遗症),会产生持续性的满足感,是一种非常舒适的状态。这时候的张二狗就是最真实的自己,没有受到大脑的欺骗,可以说是张二狗本狗。

注意:笔者并不是想抨击幻想和恐惧驱动,加上创造驱动,这三者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驱动力,只不过创造会带来强烈的、持续的动力,并极其满足。


这会让张二狗持续性地去做这件事(养狗),同时这件事还能带来回报。若将这件事换个顾客,能直接以金钱来回报张二狗,让他可以用来换取生活所需,甚至换来相当可观的财富,那张二狗还需要所谓的“铁饭碗”吗?



三、现实引力


如何找到这样一件事呢?我在《自由财富》里面写过,也提到过一个思想实验:放弃事物所带来的结果,你是否还想继续做这件事?


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去瞅瞅,我这里贴一条出来:假如有一天你走在路上突然遇到一个外星人,它给了你一个胶囊,说只要吃了这颗胶囊你就可以马上拥有梦想的身材。但有一个要求,就是吃了这颗胶囊之后你就禁止去健身。那么,你愿意吃下这颗胶囊吗?


如果你不愿意吃的话我就得恭喜你了!如果想的话也不用焦虑,这样的事情有很多,我想最难的是创业,最简单的就是写作,实在不行拿起笔写一写试试(连我这样的都在写,你还担心什么呢?)。


话说回来,这一切都是我们内心中的臆想,但现实中我们需要与身边的人交互,如果他们无法理解你,甚至心生邪念,就会产生很痛苦的撕裂感。


因为他们看到你想要做些其他的东西,就意识到自己人生的失败,为了给自己的内心圆谎,他们就会拼了命地阻止你,让你回到他们身边,声称这就是现实。


就像我们身边的人普遍认为“宇宙的尽头是编制”一样,他们也会认为创造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,他们更会认为刷抖音、还房贷的生活才是合理的。


但这个世界没有标准的生活,所有的生活都会有快乐和痛苦,最重要的是是否清楚自己在做什么?


张二狗买房子真是因为自己想要有个家,还是别人都有自己没有,或者是怕自己没赚到别人都能赚到的钱?陈姨送女儿真是因为希望女儿过上幸福的生活,还是为自己的心安理得套上一根锁链,让自己不再担心?


但他们中的99%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,张二狗不知道房子增值在股票面前就是一坨屎,张姨也不知道“用上一代人的经验去教育这一代人,让这一代人用陈旧的经验去应对未来的世界”是多么不负责任的行为。因为他们不愿意真诚地面对自己


如果他们连真诚地面对自己都做不到,就根本不值得我们去理会、不值得去参考。你若做了跟他们不一样的事,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以往的日子都白过了。为了给自我存在找到合理的解释,他们会用尽全力扯住你的裤腿不让你离开,让你回归到群体中去。这就是现实引力。



四、脱离现实引力


张二狗的狗有个习惯,只要陈姨的车从车库里出来,它就会过去又追又叫的,但它追到后就不知道该干啥了。咬还是不咬呢?咬的话肯定会被揍,但不咬的话又多没面子?


二十五六岁是一个集中的人生迷茫期,因为这时候大部分人会第一次做重大抉择:职业选择。但我们之前都是跟别人做着一样的事,义务教育、高考、上大学、找工作、上班,直到我们上班上了一阵之后,我们才会回到内心:我在做什么?


这时候我们就会像张二狗的狗追到陈姨的车一样,不知道该干啥了。辞不辞职呢?不辞的话肯定会很难受,但辞职的话又多没面子?


没面子是啥?是会饿死吗?我想不是,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,我想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,就算没有经济收入也饿不死。


那是什么呢?诶嘿,我想你可能猜到了,我就是想把你引导到【现实引力】上面去。没错,这肯定就是现实引力。你所谓的抹不开面子,怕被身边的朋友、亲戚碎嘴,还怕自己得不到“应有”的尊重,都是现实引力。


怎么办?除了寻找自己想去创造的事物之外,我的建议是永远不要给自己贴标签。


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公务猿,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程序猿,更不要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儿子、女儿、成年人…不是因为我认为这么做是错的,而是因为人是复杂的。如果胡乱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,那会极其限制自己,让自己最多只能成为这样的标签人物。


如果你感受到了现实引力,除了恭喜你之外,我还要建议你忽视他们,不要听他们说的话。就像王二狗的狗一样,就算它进化出了超级智慧,每天记录王二狗早上的出门时间:8点、8点半、9点,然后把这些数据归纳成一个函数。它也无法用这个函数准确预测王二狗明天的出门时间,因为它根本就想象不到王二狗每天是去一个叫“单位”的地方上班,更想象不到王二狗马上就要跟自己记恨的陈姨变成一家人。


那该怎么办呢?二十多岁的我们不知道世界运转的规则是什么,什么样是成功?什么样是失败?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可怎么办呢?如果非要给自己贴一个标签的话,我会给自己贴上初学者的标签,于此,我有一些粗鄙的建议:


①大量阅读。阅读是自我成长?去他的吧,阅读是快速摄取信息。去摄取别人的经验,参考你认知中最厉害的人,不要觉得遥不可及,就去读他们读过的书,去思考他们思考过的问题,去做他们做过的事,去做他们死皮赖脸的学生;

去听巴菲特、芒格、唐朝、贝索斯、扎克伯格他们都在做什么,听那些已经创造一大片的人的意见,不要去听其他人的意见。


②做点有挑战的事。可以让你在艰难的环境里找到自我,找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挑战自己,爬上马拉松的跑道吧;


③做点简单的事。就算明天早起也算,就算是明天跑步100米也算,就算是马上写100字废话也算。给自己一些正反馈,自信心会让你更有动力去做新的事情。


把自己当作初学者,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循环当中,不断阅读、挑战、正反馈,迟早有一天能够脱离现实引力。


所以如果我哪一天追上了陈姨的车,我肯定咬他妈的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琢舟八千里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